2025年11月7日上午9时,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基础教学中心承办的百川讲坛“科普与科普创作”在基础教学中心115教室成功举行。国家一级作家、中国科协“科普中国”专家、山东省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刘金霞(笔名霞子)担任主讲人,基础教学中心教育系部分师生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会场举行了简约而庄重的聘任仪式。基础教学中心教育系主任王海涛教授代表中心,正式聘任霞子老师为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硕士校外实践导师”及“海洋文化教育科研基地指导委员会”指导专家。 
在随后的专题讲座中,霞子老师以其二十余年科普创作的丰富经验,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学术盛宴。讲座围绕全面理解科普的含义、科普创作的形式与特点、优秀科普作品的特征、创作规律与方法及科普的教育性五个维度深入讲解。结合《寂静的春天》《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经典案例,深入阐释了科普在传播科学思想、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霞子老师指出,优秀的科普作品需具备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并强调“科学精准、深入浅出、小中见大、寓教于乐”的创作理念。 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争相提问。霞子老师就“如何持续捕捉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兴趣点”等问题,结合自身丰富的创作经验进行了细致分享,并再次强调了“研究受众需求”在科普创作中的核心地位,为有志于投身科普事业的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引。 
活动尾声,王海涛主任进行总结发言。他以“一份情怀、两个超越” 高度概括了本次活动的核心价值与未来展望:一份情怀,源于霞子老师二十余年如一日扎根大地、心系家国的创作情怀;两个超越,既指科幻文学要超越现有想象力与科技边界,也寓意人生成长的不断自我超越;此外,要积极将科学普及与海洋文化特色相结合,链接过去、现在与未来。他同时宣布,将以此为契机,正式启动研究生“科普创作”选修课程并成立专项工作室,以海洋为特色,力争在明年的海洋节、科普周等重要节点推出科普品牌成果,鼓励师生将专业知识以更生动的方式传播给社会,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海大力量。 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创作火种的播撒。在中国海洋大学这片沃土上,科普创作的崭新篇章已悄然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