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类别 | 教育硕士 | 专业学位领域 | 现代教育技术 | 领域代码 | 045114 | 适用年级 | 2017级 | 培养方案负责人 |
| 联系电话 |
| 电子邮件 |
|
专业学位领域: | 现代教育技术 | 英文名称: |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代 码: | 045114 |
专业领域简介(中英文)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本专业在中国海洋大学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师资队伍、学术成果、学术专长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积累。在校专任教师获得包括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在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质量评价等领域形成较为鲜明的研究特色。现有远程教育实验室、教育软件工程实验室、教育媒体实验室、移动(高级)学习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实验室内仪器设备丰富先进,能较好地支撑本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与科研。 Th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ainly focuses on the designing,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learning resources. After more than 10 years of development a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UC), this program has made progress in terms of faculty development, academic publications and scholarly expertise. The instructors have been granted funding for over 20 research projects at provincial or ministerial level. In addition, they have published over 60 research papers. Distinguished features in the study of lear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ssessment of education quality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program boasts distance education labs, educational software engineering labs, educational media labs and mobile (advanced) learning labs, all of which are equipped with adequate and advanced facilities for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well as research of graduate students.
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培养重在使学生深入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策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如下五个方面: 1.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对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变革、学习方法的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2.能熟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与评价策略,能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能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能对企事业单位基于信息技术的培训开展课程设计与应用效果的评估。 3.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熟练阅读本专业英语文献。
招生对象
符合国家及中国海洋大学有关报考条件的人员。
研究方向
修读年限
全日制2年,非全日制3年。
学分要求和培养体系
总学分不低于38.0学分; 学位公共课总学分不低于5.0学分,计入总学分; 学位基础课总学分不低于9.0学分,计入总学分; 专业必修课总学分不低于10.0学分,计入总学分;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6.0学分,计入总学分; 补修课不计入总学分; 公共选修课不计入总学分; 培养环节计入总学分; 栏目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是否 必修课 | 是否 学位课 | 考核方式 | 学位公共课 | 000K0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0 | 18.0 | 是 | 是 | 考试 | 000K0019 | 专业学位研究生外国语 | 4.0 | 72.0 | 是 | 是 | 考试 | 学位基础课 | 190K0137 | 课程与教学论 | 2.0 | 32.0 | 是 | 是 | 考试 | 190K0139 | 教师职业道德 | 1.0 | 16.0 | 是 | 是 | 考试 | 190K0170 | 教育原理 | 2.0 | 32.0 | 是 | 是 | 考查 | 190K0173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 | 32.0 | 是 | 是 | 考试 | 190K0176 | 教育研究方法 | 2.0 | 32.0 | 是 | 是 | 考试 | 专业必修课 | 190K0128 |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 2.0 | 32.0 | 是 | 是 | 考查 | 190K0129 |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与应用 | 3.0 | 48.0 | 是 | 是 | 考查 | 190K0171 |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研究 | 2.0 | 32.0 | 是 | 是 | 考查 | 190K0175 |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 | 3.0 | 48.0 | 是 | 是 | 考试 | 专业选修课 | 190K0069 | 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 | 2.0 | 32.0 | 否 | 否 | 考查 | 190K0077 | 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 | 2.0 | 32.0 | 否 | 否 |
| 190K0108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2.0 | 32.0 | 否 | 否 | 考查 | 190K0130 | 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 | 2.0 | 32.0 | 否 | 否 | 考查 | 190K0132 | 中外教育史 | 2.0 | 32.0 | 否 | 否 | 考试 | 190K0133 | 国外中小学教育 | 1.0 | 16.0 | 否 | 否 | 考试 | 190K0136 | 教育与社会 | 2.0 | 32.0 | 否 | 否 | 考试 | 190K0141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 | 32.0 | 否 | 否 | 考查 | 190K0177 | 学习科学与技术 | 2.0 | 32.0 | 否 | 否 | 考查 | 补修课 | 190K0151 | 教育心理学 | 3.0 | 48.0 | 否 | 否 | 考查 | 190K0152 | 教育学 | 3.0 | 48.0 | 否 | 否 | 考查 | 190K0153 | 教学系统化设计 | 3.0 | 48.0 | 否 | 否 | 考查 | 培养环节 | 10 | 实践训练 | 8.0 |
| 是 | 否 |
| 2 |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 0.0 |
| 是 | 否 |
| 7 | 中期筛选 | 0.0 |
| 是 | 否 |
|
培养环节
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环节包括三项:实践训练,开题报告,中期筛选。每一环节按照以下填写说明填写。各环节须注明学期、方式、标准及考核形式。 1.实践训练: 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1年。第一、二学期,要求每周在中小学实践1-2天,第三、四学期至少有一半时间在中小学实践。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等实践形式,其中教育实习与教育见习计5学分,微格教学计1学分,教育调查计1学分,课例分析计1学分。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入学后2个月内明确导师。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正常在第2学期末之前完成,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在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1年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3.中期筛选: 在第2学期末之前采取和开题报告结合的形式进行。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学位质量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应有至少一年时间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必须符合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对教育技术应用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题目进行研究,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研究选题必须是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
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校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其他要求
非师范专业学生要求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系统设计等。学生可以将补修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 跨专业学生要求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备注
1.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照系统模版予以填写,要求各专业领域明确1位负责人负责其所在专业领域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及落实。 2.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要让导师、骨干专家、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论证,同时吸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用人单位的专家参与,使培养方案切实体现权威性、科学性和应用性。 3.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避免因人设课。 4.重视培养环节,要明确研究生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研究进展报告、前沿讲座和实践训练等环节的具体组织方式和达到的预期效果。 5.必须填写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包括课程负责教师、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学时数、考核方式、学生成绩计算方式和方法、参考书目、详细教学计划等。教学大纲中涉及的课程代码、学分、学时等信息要与培养方案总体设置保持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