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音乐评论员:戚慧
2022年9月29日下午两点,通过线上视频,观赏了在海大鱼山校区艺术系音乐厅,由艺术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贾巍副教授开讲的《鱼山艺术讲堂》——第一讲:现代室内乐《阳关诉》的创作与演绎。
现代音乐由于演奏形式的多样化、管乐器与打击乐器的重心转移等因素,小型编制的室内乐形式成为现代音乐作曲家们“情有独钟”的音乐载体。贾巍博士作为美国孟菲斯大学乐队指挥专业访问学者,后又在韩国群山国立大学完成了作曲博士学业。而现代室内乐《阳关诉》正是其博士学位毕业作品,初稿于2020年8月在韩国群山大学完成,后几经修改、配器而成曲,2022年6月首演于青岛。作品的副标题是:为长笛、单簧管、女高音、打击乐、大提琴和钢琴而作。
我们知道,从十九世纪后半期开始,杰出指挥家同时又是大作曲家的,成就斐然、集大成者,不胜枚举。比如浪漫主义后期的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现代时期的伯恩斯坦、普列文、布列兹;当代的萨洛宁、赛格斯坦以及我国的谭盾等等。贾巍博士作为指挥家,明显收到启示,近年来,他不断地在作曲方面深耕,取得了可喜地突破。
作品《阳关诉》的素材与灵感来自于盛唐时期的“送别诗”,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大家皆知,古代的送别诗,至唐代达到巅峰,名作叠出,而王维此首历来推为第一。作曲家通过对《阳关三叠》、《阳春堂琴谱》、《真传正宗琴谱》深入研究与借鉴,熟悉掌握原诗的时代背景,运用东方的艺术元素,结合大量的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将一首五彩斑斓的音乐作品完美呈现!
整个17分钟的作品,如果包含引子在内,共有八段,按照音乐结构三部性原则,其对称性、对比性、再现性的结构清晰,均衡感突出。既展现出现代音乐结构的自然性与松散性一面,又紧紧地把握住内在的核心。我个人理解此曲的结构,还是归为ABA的三段体式:引子、送别、惜别为A,征途、异域、生活为B,思乡、乡韵为重复再现的A。
开篇的引子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秒,却通过钢琴内部刮奏、颤音琴拉奏、纸张的声音以及雨棍的使用等手法,营造出浓浓的朝雨景象,让听者瞬间进入场景。值得一提的是,此类技法,作曲家谭盾的作品中多有发挥,而作曲家的立意十分新颖。送别的漫步节奏,通过长笛、低音单簧管、钢琴和大提琴一一道出,仿佛置身于李叔同《送别》的语境里:长亭外,古道边,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离别多。三分钟时,女高音唱出了惜别的段落,歌词,作曲家是引用了《真传正宗琴谱》第一段——对景增悲:长亭柳依依,伤怀伤怀,祖道送我故人,相别十里亭。情最深,情最深,情意最深,不忍分,不忍分。女高音2分40秒的演唱,娓娓道来,抑扬顿挫,情感表达准确、到位、细腻。此时此刻,使听者伤感之情油然而生:念去去,山长水阔,都无语凝噎……
而作为乐曲中间部分的征途、异域和生活这三段,作曲家的创作可谓是精彩纷呈!征途一段,大提琴、长笛、低音单簧管依次表达,加以钢琴和颤音琴的配合,塑造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广袤无垠的雄浑画面,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到达异域,音乐的表达更进一步,作曲家使用了“西贾斯调式”的旋律作为主题,节奏、速度同时加快,音乐变得铿锵有力,将当时安西都护府的治所、民间音乐发达的龟兹古城,独特的风情一并展现。生活场景的描绘多姿多彩,人们欢声笑语、载歌载舞的形象时时映入眼帘,也使得音乐逐步达到高潮!这其中,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各自的SOLO,中国鼓敲击鼓边的变化,以及大提琴巴托克拨弦的充分展现,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尤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11分钟时,女高音的第二次出场,虽然只有40秒钟的哼唱,但它却是“人声器乐化”的成功体现。人声器乐化通常指具备歌唱自然条件的嗓音经过专业训练后具备有与器乐相近似的多方面演唱技术技巧的总和。“器乐人性化,人声器乐化”是比较先进的国际乐坛流行趋势。人的演唱器乐化,用无词歌的方式来吟唱出器乐化的魅力,而人声的演唱又有着器乐无法比拟的即兴气氛。从这个角度来讲,女高音现场的发挥是可圈可点的。
异域虽好,无奈,思乡之情是永恒的,音乐进入到第三部分。作曲家在从生活段落连接过度到思乡这一段时,处理得自然而又巧妙,没有丝毫的拖沓。通过雨棍、颤音琴、钢琴和大提琴的发挥,清晰地再现出渭城朝雨的背景,为作品主题的最终深刻表达做好了铺垫。13分半时,当女高音第三次起身放声,音乐随之进入了尾声。献唱的歌词理所当然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咏三叹,百转千回,女高音声情并茂的倾诉,使听者为之动容,此刻,让我不由得陷入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情感氛围,又丰富置身于马勒《大地之歌》结尾时“告别”的意境……
综上所述,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在被作品深深打动的同时,带给了我们诸多的收获和启示。
1.作品题材的选用十分得当,可以看得出,曲作者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与深谙,对于西部文化的探究和熟知。题目中用了一个“诉”字,内涵丰富,直抒胸臆。
2.创作时间长久,深思熟虑,厚积薄发。本人通过与作曲家的多次深度交流,感受到了他孜孜以求的严谨治学态度,盎然向上的创作激情以及丰厚的艺术修养。摈弃浮躁,耐得寂寞,潜心内省,沉静敏思,是完成此部作品的保障,一路走来,贾巍博士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3.注重现代作曲技法,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管弦乐队室内化集中体现,管乐、打击乐突出,弦乐完全失去主导地位(只保留了大提琴);各种新音色的使用,例如:钢琴内部刮奏、颤音琴拉奏、巴托克拨弦、中国鼓敲击法变化、特殊打击乐的使用、人声器乐化等等,起到了很好的音乐效果;不协和和弦的使用、半音化织体处理、中古调式(大弗里几亚)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
4.音乐织体丰满,结构与布局合理、均衡,配器讲究,独具特色,作品既充分展现了节奏的变化,同时注重旋律的优美与可听性。
5.乐队的表现上佳,融合度极高,在保持完美的整体一致性同时,每个声部也都出色地发挥出了各自的水平:长笛稳定而亮丽的音色、多层次的情感挖掘;低音单簧管的厚重与沧桑叙述、单簧管的欢快和奔放;大提琴的悠扬、如泣如诉的表达、巴洛克拨弦的熟练运用;钢琴,从头至尾对于基本音型的极好把控;打击乐,四名乐手的精妙配合以及对特殊打击乐器的娴熟掌握;女高音,高亢明亮的声线、厚实宽广的音域、高音区不凡的控制力……等等,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一曲赏罢,余音犹在,情感升华,遐思未已,鉴于此,作词一首,权当助兴:
临江仙
——赏现代室内乐《阳关诉》有感
折柳赠别渭城曲,朝雨细润犹寒。
情绕三叠诉阳关。
征程万里遥,回望是故山。
塞下风景自雄浑,极目落日孤烟。
天涯比邻心相连。
知交万斛酒,隔空亦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