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 性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72.11 | 民族 | 汉 |
学历 | 硕士 | 职称 | 副教授 |
联系方式 |
| 联系电话 |
|
电子邮箱 | qdchping@126.com | 职务 | 硕士生导师
|
所授课程 | 曾承担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概论》、《体育统计》、《体育管理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教学。 曾承担公共体育项目: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课程教学。 |
研究方向 | 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体育组织与管理。 |
学习工作简历 | 教育简况 1992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系,1996年获体育教育专业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本校研究生学习体育管理专业,1999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工作简况 1999年硕士毕业来到中国海洋大学体育部工作。 |
教学情况 | 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 |
科研情况 | 1 研究课题及科研项目情况: 起止时间 | 项目名称(编号) | 项目类别 | 本人 位次 |
|
| 2007-2009.4 | 《封闭式学生体育锻炼长廊》与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研究项目编号:07YB16 | 中国海洋大学 | 1 |
| 2006.3-2007.3 | “英派斯”学生体育锻炼长廊的研制项目编号:鲁教体科字[2006]3号 | 省部级 | 2 |
| 2007-2009 | 中国、澳大利亚体育教练员教育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S07WC3 | 山东省教育厅 | 2 |
| 2004.12-2006.12 | 基于模糊-进化理论的奥运帆船项目路线规划方法的研究项目编号:603740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6 |
| 2008-2010 | 1.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长效服务激励研究--以2008青岛奥帆赛为例J08wk57 | 山东省教育厅 | 1 |
| 2009-2009 | 2.对我国水上项目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的研究 (2009)10号 | 国家体育总局 | 2 |
| 2007-2009 | 3.中国、澳大利亚体育教练员教育的比较研究S07wc32 | 山东省教育厅 | 2 |
| 2009-2010 | 4.青岛市海上休闲运动开发、开展及对策研究 H09zd07 | 中国海洋大学 | 1 |
| 2007-2009 | 5.封闭式学生体育锻炼长廊与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研究 h07yb16 | 中国海洋大学 | 1 |
| 2006-2007 | 1.我校公共体育课程各项目成绩评定一致性研究 | 中国海洋大学 | 1 |
| 2008-2009 | 4.我校公共体育课程优化设置研究 | 中国海洋大学 | 1 |
| 2009 | 中国海洋大学精品课程《体育概论》 | 中国海洋大学 | 2 |
|
2 发表论文情况: 论文题目 | 期次 时间 | 刊物名称 | 本人 位次 | 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中介组织规范问题的思考 | 1999.7 | 中国体育科技 | 1 | 改革高校体育考试内容与方法——加强健康的导向作用 | 2003,26卷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增) | 1 | 提高体育教师素质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 2006,30卷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增) | 1 | 试论体育教学改革与体育教师再教育 | 2003,11 | 体育文化导刊(增) | 1 |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 | 2002、5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增) | 2 |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多维思考 | 2003,26卷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增) | 2 |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与目标培养 | 2005,1 |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 2 | 论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 2005.2 | 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 | 1 | 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分析 | 2006.3 | 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 | 1 | 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实施规则 | 2005.1 | 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 | 2 | 我国职业足球管理体制初探 | 2002、4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增) | 1 | 以经济、法制、人的多元思维模式剖析我国职业足球系统化管理 | 2002、5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增) | 1 | 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与分析 | 2006,30卷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增) | 1 | “封闭式学生体育锻炼长廊”的开发与设计 | 2007,12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 1 | 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分析 | 2006,3 | 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 | 1 | 关于在高校院(系)设立体育工作兼职管理岗位的思考 | 2003,2 | 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 | 2 | Analysis of physical conditions of students in OceanUniversity of China | 2010.3 |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ldren and Youth Fitness and Health | 1 | Development of Marine Leisure Sports in Qingdao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 2010.10 | Proceedings of the 21st Pan-Asian Congress of Sports & Physical Education | 1 | “封闭式学生体育锻炼长廊”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 | 2009.3 | 体育学刊 | 1 | 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长效服务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 2009.6 | 中国体育科技 | 1 | 我国水上项目退役运动员转换过渡期培训课程研究 | 2011.1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增) | 1 | 对澳大利亚教练奖学金培训计划和双导师培养模式的研究 | 2008 .11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 4 | 封闭式学生锻炼长廊的设计与研制 | 2007.4 | 山东体育科技 | 2 | G71对我国水上项目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自身意愿的研究 | 2010.1 |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 1 | 我国水上项目退役运动员转换过渡期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方案研究 | 2011.3 |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 1 | 我国“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建设及发展对策研究 | 2009.5 | 浙江体育科学 | 1 | 海上休闲运动开展及对策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 2010.12 | 湘潮 | 1 | 我校公共体育课程优化设置研究 | 2008.4 | 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 | 1 | 大学生体育课程评价综述 | 2011.8 | 出国与就业 | 1 | 论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残疾人体育的包容性给我们的启示 | 2012.6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 4 | 山东帆船队女子运动员生理期训练状况的研究 | 2015.2 | 湖北体育科技 | 1 |
|
主要获奖情况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位次 | 1.本科教学优秀奖 | 中国海洋大学第四届本科教学优秀奖 三等奖 | 1 | 2.优秀教学成果奖 | 中国海洋大学第六届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3 | 3.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长效服务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2008北京奥运会帆船赛为例 |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三等奖 | 1 | 4.对澳大利亚教练奖学金培训计划和双导师培养模式的研究 |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三等奖 | 4 |
|
教材及专著 | 出版教材情况: 主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1 经全国高等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 参编:《现代大学体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
裁判经历 | 曾参加帆船欧洲级世界锦标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0届全国运动会等国际、国内最高水平帆船赛事的裁判工作,曾多次担任田径项目高水平竞赛裁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