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山艺术讲堂第八讲:“唐诗中的西域音乐意象”成功举办
 
发布人:傅晓杉  发布时间:2024-11-15   浏览次数:10

        


        鱼山艺术讲堂第八讲:“唐诗中的西域音乐意象”1114日下午1330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艺术系音乐厅成功举办。艺术系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通识课程《音乐与中国古典诗词》学生参与本次讲座。


        

        唐诗是意象的艺术,唐诗与音乐在唐人的生活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两者的关系亦十分密切,因而音乐意象在唐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唐诗意境构建、情感抒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域音乐为唐诗注入了新的内容,以西域音乐文化为题材的唐诗造就了全唐诗的瑰丽色彩在诗人的笔端,这些西域乐器、歌舞化为意涵丰富的意象,在各类诗歌题材之中大放异彩。主讲人傅晓杉老师结合具体诗词作品和音乐作品,从“西域音乐意象与唐诗”、“唐诗中的西域乐器意象”、“唐诗中的西域乐人意象”、“唐诗中的西域乐曲意象”这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了分享。    



        傅老师认为,西域乐器、乐曲进入诗歌创作成为音乐意象后,通常不做客观描摹,不正面描写乐器、乐曲本身特征,而是在不同的情境和语境中被赋予更多的寄托与象征意义,通过烘托的手法塑造描写乐器、乐曲及听众,渲染气氛,更好的展现情感内容,营造诗歌意境。历史传统的积淀、现实表达的需要、诗人创作的态度、读者接受的心理等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西域音乐意象意涵的建构。唐代诗人将西域音乐意象如羌笛、胡笳、箜篌、胡舞、胡姬等纷纷写进诗歌,不仅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内容,在唐诗的意境构建、情感表达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对我国古代传统诗歌的进步发展以及现代诗歌的写作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与文化意义。